基金会动态 > 项目动态 > 正文
2016全国肺癌诊疗新技术新进展学习班在京举行
金秋九月,相约北京”,2016全国肺癌诊疗新技术新进展学习班暨中国肺癌胸外科联盟年会2016年9月24-25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会议由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疗中心,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胸外科主办,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中国癌症基金会、中国控烟协会和中国胸外科肺癌联盟作为支持单位。“全国肺癌诊疗新技术新进展学习班”已经连续举办了11届,已经成为我国胸外科和肺癌防治领域的品牌会议。
会议由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副理事长、中国控烟协会副会长、中国胸外科肺癌联盟主席、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疗中心主任,宣武医院胸外科主任支修益教授主持,中国医促会胸外科分会主任委员刘德若教授、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王长利教授、北京胸外科学会常务副主任委员高树庚教授代表赫捷院士、上海胸外科学会主任委员姜格宁教授、《中国肺癌杂志》总编周清华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副院长张宗德代表许绍发院长和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院长赵国光教授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对大会开幕表示祝贺,向与会中外嘉宾表示欢迎。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控烟和肺癌防治领域,以及胸外科和肿瘤科专家学者350人参加了2016年全国肺癌诊疗新技术新进展学习班暨中国胸外科肺癌联盟学术年会。

支修益教授在开幕式致辞时指出,我国有3.16亿烟民,7.4亿人遭受二手烟的暴露,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农村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和城市现代化进程加剧,大气污染与环境污染日益严峻,肺癌的发病与死亡还将进一步攀升,预计到2020年我国肺癌发病人数将突破80万,死亡人数将接近70万。如何控制大气与环境污染、降低人群吸烟率、减少人们遭受“ 二手烟”和“三手烟”的暴露,如何加强胸部CT肺癌筛查早期发现更多的早期肺癌,推广胸外科微创技术和精准放射治疗技术,重视基于基因检测指导下的肺癌个体化诊疗、传播精准医学理念,规范我国肺癌临床诊疗行为,已经成为我国肺癌防治工作的重点。

开幕式结束后,举行了由中国胸外科肺癌联盟、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疗中心和杏树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共同发起成立的“中国肺癌云学院”成立暨挂牌仪式。
本届学习班第一板块是“早诊篇”,由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疗中心副主任张毅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胸外科主任李辉教授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胸外科主任李简教授担任执行主席。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影像诊断科吴宁教授 介绍了中国肺癌筛查项目,中国肺癌形势严峻,早诊早治是提高肺癌患者生存的关键,用什么样的技术手段从10万个无症状人群中筛查出52个患者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直到螺旋CT问世,肺癌筛查迎来了新的机遇。我国学者发布了“低剂量螺旋CT肺癌筛查专家共识”。该共识明确了高危人群的界定、筛查频率、扫描剂量范围等。可为临床医生提供很好的指导。意大利罗马医院胸外科主任Pierfillipo Crucitti教授分享了国际以及欧洲低剂量螺旋CT对肺癌高危人群筛查的诊断价值。西班牙巴塞罗那临床医院的Rafael Molina教授是欧洲肿瘤标志物协会(EGTM)主席,分享了肺癌标志物在肺癌诊断和治疗评估中研究进展,同济大学附属肺癌医院胸外科主任姜格宁教授讲解了多原发肺癌的诊疗策略。

第二板块是“精准篇”,由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胸外科主任高树庚教授、北京协和医院胸外科主任李单青教授和解放军总医院胸外科主任刘阳教授主持。随着胸外科微创手术、精准放射疗技术以及基因检测指导下的肺癌个体化诊疗技术等现代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肺癌治疗已进入“精准治疗”时代,治疗效果有了很大进步。因此,让更多的医疗机构和临床医生知道并认真执行《原发性肺癌临床诊疗规范》极为重要。来自西班牙拉科鲁尼亚大学胸心外科的Diego Gonzalezrivas 教授是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的创始人,被誉为国际上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先驱,向与会者展示了单孔胸腔镜治疗肺癌的最新进展。广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何建行教授高屋建瓴,探讨了如何进一步规范,深化,简化现代微创外科技术。北京大学胸部肿瘤中心主任杨跃教授讲述了NGS(二代测序)技术作为新一代检测技术在肺癌精准治疗中的应用,NGS以其高通量,多维,平行检测的特点,为肺癌的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信息,为更多的肺癌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

第三板块是“外科篇”,由随着微创化理念的不断发展和成熟,近20年来肺癌微创外科手术取得了长足发展。肺癌手术由最早开始的大切口传统手术演变为小切口“微”创手术,目前已经发展到现在绝大部分病人都采用的胸腔镜肺叶切除微创手术,以及新兴的达芬奇机器人肺切除手术。香港大学玛丽医院胸外科主任Alan Sihoe分享了胸腔镜肺叶切除的亚洲规范,复旦大学附属上海肿瘤医院胸部肿瘤首席专家陈海泉教授推出了肺癌微创治疗3.0版。采用达芬奇机器人系统进行肺叶切除是肺癌微创治疗一种新的手段,通过该系统医生可在三维显像下利用接近人手活动度的机械臂进行手术操作,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胸外科罗清泉教授给大家分享了370例机器人辅助肺癌手术的个人经验,该医院是我国最大的胸科医院,机器人辅助肺切除手术已经超过1200台。来自广州中山大学肿瘤医院胸外科的张兰军教授向大家展示了磁导航技术在肺癌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胸外科刘伦旭教授分享了非小细胞肺癌术后辅助治疗的新进展。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医师分会会长张逊教授进行了精彩点评。
学习班第四板块是“内科篇”,由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疗中心副主任、宣武医院呼吸科主任聂秀红教授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肿瘤科主任安教授主持。非小细胞肺癌占所有肺癌的80%以上,仅有三分之一的NSCLC患者存在手术治疗的机会,约70%的患者在就诊时已属局部晚期或是出现远处转移,失去了手术治疗机会,药物治疗成为主要的治疗手段。来自解放军307医院肺部肿瘤科的刘晓晴教授解析了精准医疗时代非小细胞肺癌的化疗,化疗是肺癌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在“精准医疗”背景下,如何优化方案选择,使患者接受个体化量体裁衣式的治疗是肿瘤研究的热点。分子靶向治疗改变了传统的肿瘤治疗模式,解放军总医院肿瘤中心焦顺昌主任,分享了非小细胞肺癌分子靶向治疗的现状和未来的挑战,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视点。肺癌免疫治疗是近年来肺癌治疗中冉冉升起的新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的任军教授分享了肺癌免疫治疗的最新进展。对于晚期肺癌患者,尤其是骨转移合并骨痛的患者,癌症疼痛控制是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存治疗的重要手段,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肿瘤姑息治疗中心主任刘巍教授解读了肺癌骨转移患者的疼痛管理策略。北京大学胸部肿瘤中心常务副主任王子平教授对四位肿瘤内科专家的演讲进行了点评。

本次会议的亮点之一是“规范篇”,由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肺癌医学青年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赵军教授、副主任委员胡牧教授和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疗中心肿瘤内科姚舒洋博士共同主持。由支修益教授、石远凯教授和于金明院士牵头编写的《中国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2015年版)》解析中国行项目-北京站作为这期学习班和中国胸外科肺癌联盟年会的压轴节目。来自于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青年肺癌专家100余人汇聚一堂,作为我国肺癌防治领域的未来之星,上海肿瘤医院卢仁泉教授、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刘雨桃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杨帆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朱翔教授和卓明磊教授分别通过解读《中国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肿瘤标志物篇,内科篇,外科篇,病理篇,旨在进一步推广解析规范,更加高效地贯彻执行肺癌临床规范化诊疗,在推广《中国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的同时,推动我国控制吸烟和肺癌防治工作。参加这个专题的100余名青年临床肿瘤医师就精准医学时代的肺癌MDT诊疗模式和临床诊疗新进展进行了专题研讨,会议气氛热烈,精彩纷呈,展现了青年医师的风貌。
论坛期间还召开了“中国胸外科肺癌联盟2016年工作会议”、“《肺部小结节中国胸外科专家共识》专家讨论会和首届中意肺癌防治管理论坛”,共同探讨我国控烟于肺癌防治策略,是我国控烟与肺癌防治领域的一次学术盛会。
会议由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副理事长、中国控烟协会副会长、中国胸外科肺癌联盟主席、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疗中心主任,宣武医院胸外科主任支修益教授主持,中国医促会胸外科分会主任委员刘德若教授、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王长利教授、北京胸外科学会常务副主任委员高树庚教授代表赫捷院士、上海胸外科学会主任委员姜格宁教授、《中国肺癌杂志》总编周清华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副院长张宗德代表许绍发院长和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院长赵国光教授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对大会开幕表示祝贺,向与会中外嘉宾表示欢迎。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控烟和肺癌防治领域,以及胸外科和肿瘤科专家学者350人参加了2016年全国肺癌诊疗新技术新进展学习班暨中国胸外科肺癌联盟学术年会。

支修益教授在开幕式致辞时指出,我国有3.16亿烟民,7.4亿人遭受二手烟的暴露,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农村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和城市现代化进程加剧,大气污染与环境污染日益严峻,肺癌的发病与死亡还将进一步攀升,预计到2020年我国肺癌发病人数将突破80万,死亡人数将接近70万。如何控制大气与环境污染、降低人群吸烟率、减少人们遭受“ 二手烟”和“三手烟”的暴露,如何加强胸部CT肺癌筛查早期发现更多的早期肺癌,推广胸外科微创技术和精准放射治疗技术,重视基于基因检测指导下的肺癌个体化诊疗、传播精准医学理念,规范我国肺癌临床诊疗行为,已经成为我国肺癌防治工作的重点。

开幕式结束后,举行了由中国胸外科肺癌联盟、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疗中心和杏树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共同发起成立的“中国肺癌云学院”成立暨挂牌仪式。
本届学习班第一板块是“早诊篇”,由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疗中心副主任张毅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胸外科主任李辉教授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胸外科主任李简教授担任执行主席。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影像诊断科吴宁教授 介绍了中国肺癌筛查项目,中国肺癌形势严峻,早诊早治是提高肺癌患者生存的关键,用什么样的技术手段从10万个无症状人群中筛查出52个患者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直到螺旋CT问世,肺癌筛查迎来了新的机遇。我国学者发布了“低剂量螺旋CT肺癌筛查专家共识”。该共识明确了高危人群的界定、筛查频率、扫描剂量范围等。可为临床医生提供很好的指导。意大利罗马医院胸外科主任Pierfillipo Crucitti教授分享了国际以及欧洲低剂量螺旋CT对肺癌高危人群筛查的诊断价值。西班牙巴塞罗那临床医院的Rafael Molina教授是欧洲肿瘤标志物协会(EGTM)主席,分享了肺癌标志物在肺癌诊断和治疗评估中研究进展,同济大学附属肺癌医院胸外科主任姜格宁教授讲解了多原发肺癌的诊疗策略。

第二板块是“精准篇”,由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胸外科主任高树庚教授、北京协和医院胸外科主任李单青教授和解放军总医院胸外科主任刘阳教授主持。随着胸外科微创手术、精准放射疗技术以及基因检测指导下的肺癌个体化诊疗技术等现代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肺癌治疗已进入“精准治疗”时代,治疗效果有了很大进步。因此,让更多的医疗机构和临床医生知道并认真执行《原发性肺癌临床诊疗规范》极为重要。来自西班牙拉科鲁尼亚大学胸心外科的Diego Gonzalezrivas 教授是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的创始人,被誉为国际上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先驱,向与会者展示了单孔胸腔镜治疗肺癌的最新进展。广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何建行教授高屋建瓴,探讨了如何进一步规范,深化,简化现代微创外科技术。北京大学胸部肿瘤中心主任杨跃教授讲述了NGS(二代测序)技术作为新一代检测技术在肺癌精准治疗中的应用,NGS以其高通量,多维,平行检测的特点,为肺癌的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信息,为更多的肺癌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

第三板块是“外科篇”,由随着微创化理念的不断发展和成熟,近20年来肺癌微创外科手术取得了长足发展。肺癌手术由最早开始的大切口传统手术演变为小切口“微”创手术,目前已经发展到现在绝大部分病人都采用的胸腔镜肺叶切除微创手术,以及新兴的达芬奇机器人肺切除手术。香港大学玛丽医院胸外科主任Alan Sihoe分享了胸腔镜肺叶切除的亚洲规范,复旦大学附属上海肿瘤医院胸部肿瘤首席专家陈海泉教授推出了肺癌微创治疗3.0版。采用达芬奇机器人系统进行肺叶切除是肺癌微创治疗一种新的手段,通过该系统医生可在三维显像下利用接近人手活动度的机械臂进行手术操作,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胸外科罗清泉教授给大家分享了370例机器人辅助肺癌手术的个人经验,该医院是我国最大的胸科医院,机器人辅助肺切除手术已经超过1200台。来自广州中山大学肿瘤医院胸外科的张兰军教授向大家展示了磁导航技术在肺癌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胸外科刘伦旭教授分享了非小细胞肺癌术后辅助治疗的新进展。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医师分会会长张逊教授进行了精彩点评。
学习班第四板块是“内科篇”,由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疗中心副主任、宣武医院呼吸科主任聂秀红教授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肿瘤科主任安教授主持。非小细胞肺癌占所有肺癌的80%以上,仅有三分之一的NSCLC患者存在手术治疗的机会,约70%的患者在就诊时已属局部晚期或是出现远处转移,失去了手术治疗机会,药物治疗成为主要的治疗手段。来自解放军307医院肺部肿瘤科的刘晓晴教授解析了精准医疗时代非小细胞肺癌的化疗,化疗是肺癌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在“精准医疗”背景下,如何优化方案选择,使患者接受个体化量体裁衣式的治疗是肿瘤研究的热点。分子靶向治疗改变了传统的肿瘤治疗模式,解放军总医院肿瘤中心焦顺昌主任,分享了非小细胞肺癌分子靶向治疗的现状和未来的挑战,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视点。肺癌免疫治疗是近年来肺癌治疗中冉冉升起的新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的任军教授分享了肺癌免疫治疗的最新进展。对于晚期肺癌患者,尤其是骨转移合并骨痛的患者,癌症疼痛控制是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存治疗的重要手段,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肿瘤姑息治疗中心主任刘巍教授解读了肺癌骨转移患者的疼痛管理策略。北京大学胸部肿瘤中心常务副主任王子平教授对四位肿瘤内科专家的演讲进行了点评。

本次会议的亮点之一是“规范篇”,由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肺癌医学青年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赵军教授、副主任委员胡牧教授和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疗中心肿瘤内科姚舒洋博士共同主持。由支修益教授、石远凯教授和于金明院士牵头编写的《中国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2015年版)》解析中国行项目-北京站作为这期学习班和中国胸外科肺癌联盟年会的压轴节目。来自于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青年肺癌专家100余人汇聚一堂,作为我国肺癌防治领域的未来之星,上海肿瘤医院卢仁泉教授、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刘雨桃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杨帆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朱翔教授和卓明磊教授分别通过解读《中国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肿瘤标志物篇,内科篇,外科篇,病理篇,旨在进一步推广解析规范,更加高效地贯彻执行肺癌临床规范化诊疗,在推广《中国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的同时,推动我国控制吸烟和肺癌防治工作。参加这个专题的100余名青年临床肿瘤医师就精准医学时代的肺癌MDT诊疗模式和临床诊疗新进展进行了专题研讨,会议气氛热烈,精彩纷呈,展现了青年医师的风貌。
论坛期间还召开了“中国胸外科肺癌联盟2016年工作会议”、“《肺部小结节中国胸外科专家共识》专家讨论会和首届中意肺癌防治管理论坛”,共同探讨我国控烟于肺癌防治策略,是我国控烟与肺癌防治领域的一次学术盛会。
动态推荐
-
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认知障碍患者家属支持及身心健康关爱项目”全面启动
-
支修益教授专访〡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指南引领,科学破局
-
“薪火之行-社区管理经验交流”广州站会后速递
-
“薪火之行社区管理经验交流”深圳站成功举办
-
新里程 新标杆!| 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发起的“2023 COE公益项目”年终总结会暨年终授牌仪式成功举办
-
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举办“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第十二届国际会议暨建院35周年及眼视光学院建院20周年纪念学术会议”
-
“薪火之行社区管理经验交流”苏州站成功举办
-
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成功举办2024“青光眼诊疗技术新进展”全国继续教育学习班
-
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启动“认知障碍患者家属支持及身心健康关爱项目”
-
“手足情”项目再赴新疆,患者在“家门口”享受国内顶尖专家的诊疗服务
-
北京大学——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县域医院管理领军人才研修班成功举办
-
《持续葡萄糖监测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2024》正式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