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

010-63561161

公益项目 > 公益项目 > 正文

“靶向EGFR载二氢卟吩e6纳米脂质体介导的光动力疗法联合血管正常化治疗对胰腺癌的作用及机制研究”项目通知

  一、项目背景

  1.1胰腺癌危害人类健康

  胰腺癌是目前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程度极高的一种肿瘤。据相关统计学数据显示,2016 年美国胰腺癌新增五万余例患者,占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4位,在我国,胰腺癌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年发病率约为5.1/10万,估计每年新增5-6万例。胰腺癌的特点为病程短、进展快、死亡率高,患者的中位生存期短。多数患者初诊时已失去了手术切除的最佳时期。手术切除是其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但临床上胰腺癌起病隐匿,早期无特异性临床症状及体征使其诊断困难,恶性程度高,约80%的胰腺癌患者在确诊时已失去了手术机会,姑息治疗成为了中晚期胰腺癌患者的主要治疗措施。

  1.2  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与胰腺癌

  PDT是继手术、放疗、化疗三大疗法之后非常有发展前景的肿瘤治疗方法。PDT依赖光敏剂、光照以及组织中氧含量三要素的共同作用。PDT的基本原理是光敏剂选择性地聚集于肿瘤组织,经局部特定波长的激光激活光敏剂后,在有氧条件下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单线态氧及一系列活泼的自由基等光毒性物质,从而杀伤肿瘤。同手术、放疗、化疗等肿瘤治疗手段相比,PDT具有毒性低、选择性及适用性好、创伤性小、可重复治疗等优势。PDT已用于胰腺癌的I期临床试验,并证明了PDT治疗胰腺癌的有效性。

  1.3 二氢卟吩e6(Chlorin e6,Ce6)是一种有前景的光敏剂

  目前临床中应用的第一代光敏剂的组分复杂、排泄缓慢、需长时间避光防止皮肤光敏感作用;这些光敏剂的作用光谱在对组织穿透好的红光区吸收低,对PDT治疗大而深的肿瘤不理想。Ce6是叶绿素a的降解产物,可以从植物、蚕沙及藻类中提取。在二十世纪80年代,Ce6首次作为光敏剂被应用在光动力疗法中,属于第二代光敏剂。与血卟啉醚类、光敏素等第一代光敏剂相比,Ce6具有分子结构明确、红外区吸收系数大、肿瘤特异性聚集高、正常组织清除快以及毒副作用小、肿瘤组织储留量大且漪留时间长、在体内具有半衰期长且血药浓度高等诸多优点,正在发展成为新一代理想的光动力药物。在国外,Ce6类新药如替莫泊芬、他拉泊芬、Photoditazin已上市应用于患者,并且临床疗效很好。我们前期研究发现二氢卟吩e6(Ce6)-PDT能有效杀伤胰腺癌细胞。

  1.4 纳米脂质体包载药物的优越性

  脂质体是无毒、无免疫原性、生物相容性好、可降解的类脂双分子或单分子层包裹的微小囊泡。水溶性的药物可包裹在脂质体闭合的水性空间里,而脂溶性药物则可以包裹在脂质双分子层之间[19]。粒径在纳米数量级的纳米脂质体作为一种新型的药物载体越来越受到重视,具有方便制备和被肿瘤组织优先摄取的特点[20]。有研究发现,药物包封于纳米脂质体内后,药物的溶解性增加、半衰期延长、靶向性提高,不但可降低用药的剂量,还能够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1.5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与胰腺癌

  EGFR为Ⅰ型受体酪氨酸激酶ErbB 家族成员之一。EGFR 与配体结合后发生二聚体化, 导致其胞质区中的酪氨酸残基磷酸化, 最终影响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胰腺癌中存在EGFR高表达,但在正常胰腺组织中无表达或表达较弱。尼妥珠单抗(Nimotuzumab,简称hR3,商品名泰欣生)是全球第一个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为靶点的单抗药物。hR3能够竞争性结合EGFR,阻断由EGFR与其介导的下游信号转导通路,从而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分化、促进细胞凋亡、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增强放化疗疗效。因此,我们提出本研究的第一个假设:我们将纳米脂质体包裹光敏剂Ce6,再与hR3进行偶联。这种载Ce6纳米脂质体输送到胰腺癌癌组织,通过靶向作用可以提高PDT的疗效。

  1.6 PDT与氧、血管正常化与肿瘤治疗

  光动力疗法是通过结合光敏剂药物、光照、组织内的氧分子发生光动力反应,生成活性氧成分实现对目标组织的选择性损伤。研究发现,光动力在缺氧区很难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21]。高浓度氧能够加快PDT的反应速度[22]。高压氧辅助PDT治疗肿瘤可明显提高肿瘤的消融率,并延长患者的生存期[23]。提高靶组织内氧含量是PDT杀伤肿瘤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实体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依赖于肿瘤血管。抗肿瘤血管生成疗法可通过抑制肿瘤组织血管的新生以及摧毁已经存在的血管,使肿瘤“饿死”[24]。但近年来许多临床前和临床研究发现,抗肿瘤血管生成疗法仅有轻微和短暂的疗效,长期使用会发生耐药性,甚至患者会出现疾病的复发[25]。

  Jain 提出的肿瘤血管正化理论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接受和认同,即合理使用抗血管生成药物,可以在血管消退之前修复异常的肿瘤血管系统,使肿瘤血管趋于正常,更有效地运输药物和氧到肿瘤细胞,从而提高肿瘤组织对放化疗的敏感性[26]。临床前和临床研究也证实,抗血管生成治疗能够引起肿瘤血管和微环境的正常化[27]。抗血管生成治疗后能产生使肿瘤血管出现短暂结构与功能正常化的“时间窗”[28,29],因此明确血管正常化开始到结束的“时间窗”至关重要。     

  DC101作为一种VEGF-2特异性抗体可以引起血管正常化[30]。用DC101处理神经胶质瘤移植瘤小鼠后4-6 天再行放疗可以产生更明显的协同效应[31]。有学者发现DC101联合放疗的最佳时间窗大约是6 d,特征为肿瘤组织氧含量增加,周细胞覆盖血管的面积增加[32]。

  因此我们提出本研究的第二个假设:合理使用抗血管生成药物DC101导致肿瘤血管结构和功能正常化,将提高光敏剂及氧运输到肿瘤组织的效率,与靶向EGFR载Ce6纳米脂质体进行“强强联合”,以增强对胰腺癌进行PDT的疗效。

  为了深化肿瘤领域研究开展,提升我国基础科研能力,响应国家不断深入并提升医疗水平的精神。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特设立靶向EGFR载二氢卟吩e6纳米脂质体介导的光动力疗法联合血管正常化治疗对胰腺癌的作用及机制研究”项目。

  二、项目内容

  本课题拟在体外研究靶向EGFR载Ce6纳米脂质体结合PDT的最佳作用参数,对培养胰腺癌细胞凋亡的启动因素以及相关机制;在荷瘤动物模型中,探讨合理应用肿瘤血管正常化治疗联合靶向载Ce6纳米脂质体用于PDT对胰腺癌组织的影响。本课题将为优化胰腺癌的PDT提供新的思路,为今后胰腺癌的联合治疗提供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

  三、项目对象

  胰腺癌细胞系及裸鼠模型。

  四、项目时间

  2021年4月至2024年4月

  五、项目联系人

  朱少敏 联系电话:15010624992

动态推荐
  • 全息腔内治疗技术在卵巢早衰疾病中临床研究的患者疗效及安全性分析项目通知
  • 科研在县-临床研究能力提升公益项目第十一批立项名单公示
  • 重症医学新技术专家交流会通知
  • 2025年度临床医学创新发展研究项目(第四批)申报通知
  • 孕蕊计划-生殖健康促进项目公告
  • 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2025年风湿免疫领域的学术交流、专业咨询、专业培训或科学研究科研项目申报通知
  • 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睿影科研基金第七期”项目课题申报结果公示
  • 儿童免疫与健康联盟2024-2025年度儿童生长发育及儿童营养管理公众教育公益项目-科普书二期
  • 2025中州糖尿病足及血管性创面诊疗创新大会会议通知(第一轮)
  • 日间化疗管理交流会通知
  • 洪湖市人民医院静配中心项目
  • 2025年浙江省医学会儿科学术大会资助申请通知